2018年中国城市“谁主沉浮”:东莞、无锡表现亮眼,沈阳、大连竞争力下降较大

 人参与 | 时间:2025-01-16 22:01:05
摘要: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谁主沉浮中国区域经济正处在“南北分化”和“东中收敛”的年中博弈期,要防止北方衰退向南方全面蔓延的国城危险。

2018年中国城市“谁主沉浮”:东莞、眼沈阳无锡表现亮眼,连竞沈阳、争力大连竞争力下降较大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刘诗萌 北京报道

2018年是谁主沉浮中国经济步入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年。在国内外环境复杂多变的年中情势下,在各城市奋力发展、国城艰难转型和激烈竞争的市东背景下,中国城市格局也发生了重要的莞无变化。

2019年6月24日,锡表现亮下降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发布《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7:住房,关系国与家》(以下称报告),从不同等级、不同区域、不同都市圈,比较2017-2018年中国城市在经济竞争力、宜居竞争力和可持续竞争力的升降,对“中国城市谁主沉浮”的问题作出回答。

作为中国城市竞争力课题组的第17次年度报告,一些新的特征被揭示出来:2018年综合经济竞争力排名中,北方城市平均下降了6.2位,中部城市平均上升了2.5名,南方城市平均上升了4.6位。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广东东莞首次进入全国10强,老牌北方工业城市天津却在17年当中首次跌出10强。

“中国进入城市区域荣衰的博弈期。”报告主编倪鹏飞表示,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区域经济正处在“南北分化”和“东中收敛”的博弈期,要防止北方衰退向南方全面蔓延的危险。

综合经济竞争力排名:东莞上升3位,大连大幅下降

近日,一篇山东潍坊市市委书记考察南方五市的报道后发表的演讲引起热议。“他们(南方城市)的传统产业也已走向高端,像宁波已经全部进行了智能化改造,而我市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非常迟缓、力度不够、效果不明显,产业发展水平我们与他们已处于不同的时代。”类似的观点,无疑是对现今南北方产业分化加剧的真实感触。

经济竞争力指数的变化同样反映了这一特征,南部城市排名上升,北部城市排名下降,南北分化加剧。特别是从一、二线城市角度来看,15个综合经济竞争力上升的城市中有14个属于南部,仅有1个属于北部;在16个综合经济竞争力降低的城市中有10个属于北部,而仅有6个城市属于南部,并且北部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的降幅更大、分化也更严重。

图片 1.jpg

另一个特征则是中西部崛起、东北持续衰落。东部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平均上升0.9名,中部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平均上升2.5名,西部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上升7.6名,而东北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降低26.5名。

具体城市来看,东莞、无锡上升3位,沈阳、大连大幅下跌。强二线城市崛起,东莞、无锡上升三位,成都、厦门、武汉、南京、常州、苏州、杭州、温州等城市上升2位。与此同时,天津、唐山、沈阳、大连则下跌明显,特别是大连下降了36位,由2017年的第30名跌到2018年的第66名。课题组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综合经济竞争力主要考察城市GDP增量和GDP密度,总体来看大连的GDP有所下滑,从而导致其综合经济竞争力降低。

图片 2.jpg

从都市圈角度来看,贵阳都市圈、南宁都市圈、长沙都市圈、长三角都市连绵区和石家庄都市圈综合经济竞争力平均上升幅度较大,而合肥都市圈、长春都市圈、成都都市圈和沈阳都市圈下降幅度较大。西安都市圈、粤港澳大湾区虽然总体排名变化幅度不大,但都市圈内小城市排名分化最为严重。此外,除了沈阳都市圈中心城市沈阳排名大幅下降20名以外,其它都市圈内中心城市,如贵阳、南宁、长沙、上海、南京、长春、成都的经济竞争力排名变化幅度均不大,都市圈大城市趋于收敛。

图片 3.jpg

可持续竞争力排名变化:太原上升16,中山下降18

可持续竞争力主要考虑未来发展情况,包含知识竞争力、和谐竞争力、生态竞争力、文化竞争力、城乡一体的全域竞争力、信息竞争力等。总体来看,一线城市可持续竞争力总体排名没变,二线城市可持续竞争力总体上升0.8名,三线城市可持续竞争力总体排名上升1.7名,而四线城市可持续竞争力总体降低0.6名,总体呈现二、三线城市逐步崛起,四线城市有所降低的趋势。

具体来看,中西部二、三线城市以及都市圈内中心城市的可持续竞争力普遍上升,如太原、唐山、石家庄、济南、长春、厦门、长沙、郑州、合肥等城市可持续竞争力呈上升态势。其中二线城市中太原、唐山上升幅度最大,其中太原上升16位,由2017年的第46名上升到2018年的第30名;三线城市中韶关、淮安、吉林、湘潭、江门等城市上升幅度最大,均在30位以上。此外,二线城市中宁波、武汉、西安、福州、中山的可持续竞争力呈下降态势,其中中山下降幅度最大,高达18位,由2017年的第45名跌到2018年的第63名;三线城市莆田、廊坊、马鞍山、邯郸、连云港的降幅最大,均下降了30位以上,其中连云港的可持续竞争力排名降低65位,由2017年的第90名下跌到2018年的155名。

图片 4.jpg

西部城市可持续竞争力提升最快。从南北区域角度来看,中部城市可持续竞争力总体降低4.4名,北部城市可持续竞争力上升0.8名,南部城市可持续竞争力上升2.9名;而从东西区域角度来看,东部城市可持续竞争力总体降低2.2名,东北城市可持续竞争力上升10.3名,西部可持续竞争力总体上升2.5名。具体来看,中部山西、河南、安徽等省份中晋中、运城、淮南、湘潭、荆门、宣城、池州、滁州、新余、信阳、平顶山等城市可持续竞争力上升幅度最大,江西省的萍乡、抚州、上饶、鹰潭、宜春的可持续竞争力降低幅度最大。

从都市圈角度来看,都市圈城市可持续竞争力总体上升1.8名,非都市圈城市可持续竞争力总体下降1.2名。长春都市圈、太原都市圈、南宁都市圈的可持续竞争力平均上升幅度最大,排名分别上升了46.5位、19位、14位。环渤海湾的石家庄都市圈、济南都市圈和首都都市圈总体降低幅度最大且比较接近,总体排名降低12位左右。

宜居竞争力排名变化:郑州都市圈有所提升,长春都市圈大幅下降

石家庄、唐山大幅上升,长春大幅下降39位。从层级角度来看,东部二、三线城市宜居竞争力率先崛起。一、二线城市宜居竞争力排名总体上升1.1名,三线城市宜居竞争力排名总体上升4.7名,四线城市宜居竞争力排名总体下降1.6名。

二线城市如石家庄、唐山、太原、重庆、济南的宜居竞争力上升幅度最大,其中石家庄上升45位,由2017年的第195名上升到2018年的150名,这是由于其原本宜居竞争力相对较弱、排名较低,从而提升较易、较大,这也从一方面呈现出弱二线城市之间竞争激烈。三线城市如韶关、淮安、廊坊、银川的宜居竞争力分别上升了70位、44位、39位和36位。而中山、西安和长春的宜居竞争力大幅下降,分别降低了21位、27位和39位;三线城市聊城、吉林降低幅度最大,特别是吉林的宜居竞争力由2017年的第64名下降到2018年的119名。

图片 5.jpg

东北地区宜居竞争力持续衰落。中部城市宜居竞争力总体下降0.4名且分化最为严重,北部城市宜居竞争力总体下降3.1名,南部城市宜居竞争力总体上升4名。东部和西部城市宜居竞争力有所提升,其中东部城市宜居竞争力上升3名,西部城市宜居竞争力上升4.7名,而东北地区城市宜居竞争力持续衰落,总体降幅高达16.7名,辽源、白山、四平、松原、通化、葫芦岛、吉林、长春等城市降幅均在40名以上。

都市圈内中心城市宜居竞争力总体提升。具体来看,都市圈城市宜居竞争力总体下降0.5名,而非都市圈城市宜居竞争力总体上升0.8名,考虑到东北地区持续衰落,在剔除东北地区的沈阳都市圈和长春都市圈后,都市圈宜居竞争力排名总体上升2.1名,特别是都市圈内中心城市宜居竞争力排名也上升2.1名,都市圈中心城市总体呈上升态势。具体来看,郑州都市圈和太原都市圈宜居竞争力上升幅度最大,分别上升17位和16位,长春都市圈宜居竞争力有大幅下降,总体降低了72位。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陈岩鹏

顶: 43踩: 25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