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未来某天农学真正复兴,高校有人要追溯历史,流量他首先要注意到西南边陲的时代云南农业大学校内、一块种满热带花卉的减试验田。
2022年6月25日,招生章“丁同学”,地方一位皮肤黝黑、农业逆袭眉骨高耸的高校男生,在这块田里拍了一段和种地有关的流量视频。当年,时代云南农大新生的减高考平均分上涨了9分。
中国高考报考指南里有3072所高校,短视频重度用户由此只认其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云南农业大学。
在2022年6月25日那天,第一个开出类似玩笑的人,多半是想把大家逗乐。他真正想说的可能是,在赛博世界里,顶尖高校的招生宣传也可能乏善可陈,唯有云南农大才是真正的王者。
这位诞生于1938年的王者,对种地有着与生俱来的执着。它的信条是“耕读至诚”,它的校徽核心位置是用云彩纹路勾勒的一株植物胚芽。二十年前,它的一些学生坐公交车时会在胸前口袋佩戴一枚徽章,还要若无其事地别上一支笔——正好能把校名中的“农业”两个字遮住,让人误以为,这些年轻人来自省内最好的大学。
二十年后,因为种地,没有哪个学校的风头盖过云南农大。182万人给这段18秒的视频点赞,播放量远远超过当年的高考人数。
已经一年了,这所农业院校的老师们至今无法完全理解发生的一切,管理者一度担心负面舆情的产生。2023年6月底的一天,在云南农大的一间会议室里,该校教务处副处长赵玉清依旧困惑,这些被网友称为招生“减”章的视频,究竟是好是坏。
他当然庆幸农学被更多人看到,但这位能驾驶学校所有农耕机的副处长严肃地表示:“农学,不仅仅是挖地。”
“丁主任”
他们希望创立一个属于农学生的宇宙。
赵玉清发现,开始有家长更在意孩子“能不能分清楚草和小麦”了。2022年招生季,很多家长打电话到招生办,想把孩子送到农大。
一年前的夏天,大一新生“丁同学”在一节劳动课上突发奇想,对着手机镜头,号召大家报考农大。在用正经的语气解释完“我们这里真的不用天天挖地”后,“丁同学”扭头,朝身后正在田里“挖地”的耕作机喊了一句:“那边开机器的声音小一点!”
招生“减”章的热度持续到开学后。老师们去查新生寝室,学生们说,是“丁同学”让他们知道农大。
这块足以载入史册的土地位于云南农大普洱校区,人们习惯把这个校区称为热带作物学院(下称“热作学院”)。
热作学院原先被南亚阔叶林占据,之后,树木朝山地退却,植物遮蔽山坡。它的前身是云南热带作物职业学院,2014年并入云南农大,从专科升格为本科。学校附近的地名与动物关系密切,东边,是倚象镇的中心,南边紧挨着一个叫老熊箐的村庄。
学生说,那块不能被历史遗忘的田靠近老熊箐,也有人觉得是在相反的方向,“具体还是要问丁同学”。
丁同学真名叫丁习功。在那段被182万人点亮红心的视频之前,这位外表平平无奇的男生,很长时间是在拍摄和跑步有关的素材。
那块用于给农大学生上耕读课的农田其实没那么重要。无数学生在那块地里种过玉米和鲜花,作物的成熟和学生一样来去匆匆,没人体察到其中蕴藏的爆款能量。正如没有太多人,爱看一个满头大汗的男生跑步时的自拍。
“重要的是当时的灵光一现,抬起手机就拍,一遍过。”此后,走路、休息,或者说话时,想到什么新点子就得拍一段,丁习功很难再做到一遍过,也再没获得那么高的点赞。
但招生“减”章之后,丁习功在短视频的世界所向披靡。他被网友尊称为“招生办丁主任”。“丁主任”将大把时间花在给学校、文旅、公安、脱贫村拍公益宣传片,他对视频的要求是“正能量”。同时,他还管理着学校里的快递、共享车业务,招募经济困难、希望勤工俭学的同学。2023年5月,他成立了“农大丁同学工作室”。
到2023年毕业季,心系学长学姐的丁主任“转岗”,向企业推介农大毕业生。一位网友夸赞“丁同学,人才”,另一个网友马上纠正:“什么丁同学,叫丁主任。”
但丁习功的密友兼摄像高先龙承认,那段18秒的视频就像《西游记》一样经典,“无法超越”。他能分析出18秒中的每一处反转、冲突,“(说了农大不种地)又转头去喊耕作机的那一下,转回来说‘不是我们学校的’”,以及“长得像朱元璋”。几天前,一段丁习功正在观看毕业晚会的视频也达到一个小高峰,高先龙继续分析,“看上去好像是有一点失恋的感觉”。
高先龙自己有一个叫“农大高同学”的短视频账号,注册时间比丁习功长,但粉丝只有他的1/10。
事实上,丁习功上农大前,就曾刷到由高先龙运营的“彩云巴胺”。视频里,男生女生抡着锄头在一片绿茫茫的咖啡园里挖地除草,一位男生向镜头招
顶: 78515踩: 3
评论专区